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顺应新常态新机遇 我市全面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眉山日报  2018-04-02 15:12

[摘要] 时光飞逝,从1997年到2018年,这座城市已经走过了整整21个春秋。


眉山市樱花博览园。 


“两宋荣光”眉州大道城区段。 


时光飞逝,从1997年到2018年,这座城市已经走过了整整21个春秋。


21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间。然而,对于一座城市,却凝聚了太多的过往与回忆,光荣与梦想。眉山,便是这样一座城市。


1997年,作为撤县建区浪潮中的城市之一,眉山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伴随着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一大批眉山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始白纸作画,书写自己的“建城史”。21年,时光流转,岁月沧桑,眉山的城市建设从百废待兴到化茧为蝶,一个大气包容、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正日益呈现在世人面前,赢得无数喝彩与骄傲。


21年来,眉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指数逐年提升,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变,城市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加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全域生态化建设,提出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并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加快城市建设,创造了眉山城建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奇迹。


今天的眉山,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一座座桥梁凌空飞架,一盏盏路灯点亮街道,绿地碧草茵茵,公园姹紫嫣红,孩子笑靥如花,老人安详平和……历史与现代辉映、产业与城市共融、文化与绿化彰显、城镇与农村互动、影响与美誉俱增,使东坡故里成为名扬的魅力之城、幸福之城!


如果说建筑是城市凝固的音乐,拥有394家建筑企业、33.8万产业从业人员的眉山建筑业无疑是谱写城市乐章的乐师。他们用一砖一瓦,弹奏绚丽音符;他们用一刀一铲,书写建筑辉煌。


1997年,眉山建区设市之初,建筑业起步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竞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眉山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眉山建筑业已经拥有一级企业15家、二级企业53家,实现建筑业产值341.7亿元,是全省5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市之一。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省住建厅的大力指导和帮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全市建筑业从业者的辛勤付出。21年风雨兼程,见证了眉山建筑产业发展的历史,更激情绘就了城市建筑的精美画卷,树起了一座座丰碑,铸就了城市之魂”。


后发追赶


转型升级打造新引擎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产业。


然而,眉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如今刚刚走过21个年头。建区设市前,眉山建筑业仅由少量的建筑公司和各类施工队组成,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较为突出,年产值仅1亿多元。


眉山建筑业未来要如何发展?如何将诸多劣势转变为发展中的优势?……诸多问题成为摆在眉山建设者面前的难题。


建区设市后,我市把培育建筑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企业做大规模、做精专业、做强优势,提升建筑业在全市经济总量和税收中的比例,建筑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2013年—2017年期间,全市建筑业产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达到23%,占GDP比重8.12%,年均经济贡献率约11.88%,实现了5年翻一番的目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组组闪亮的数字,就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奏响着一篇篇动人的乐章。


过去几年,我市始终坚持高位推进,成立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建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产业发展专题会,研究政策措施,解决问题难题,推动产业发展。


坚持政策激励,市政府专门针对企业资质升级予以资金奖励,鼓励做大做强,先后有5家一级企业获得升级奖励资金。目前,正根据中央、省促进建筑业发展系列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政策文件,在用地、财税、金融等方面对产业发展进行政策扶持。


坚持转型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从单一施工业务向多业务领域发展,增加产业附加值。我市中欧建工、中桓建工等5家龙头企业已成功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方向转型,努力打造全产业链企业集团,正积极申报特级企业。


据介绍,今年,我市还将成立建筑产业发展外联工作办公室,助力企业开拓域外市场,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抢抓机遇


调优结构发展新模式


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常态,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确立什么样的目标?


眉山的回答是:由传统建筑产业向现代建筑产业转变,企业经营战略由单一经营向多业并举、多元化发展转变。


原来,一提起建筑业,人们想到的就是盖房子,就是“乌烟瘴气”的施工现场,而如今的建筑业有着前沿的理念、战略的眼光、先进的技术……不断提升着“颜值”。


一边,8辆卡车一字排开,生产好的钢结构正装运上车,准备运往项目工地;另一边,30多辆卡车排起长龙,几千吨钢板原料陆续进厂。这是记者3月28日在天府新区眉山仁寿视高工业园区的中建钢构西部制造基地厂区看到的一幕。
“这儿的产品涉及超高层建筑、文体场馆、机场站房等多个领域,是中建钢构在西部地区投资建设的规模、技术进、影响力的现代化钢结构制造基地,经营范围涵盖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等8个省(市)。”中建钢构四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公司完成12万吨的钢结构产品产量,产值约1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近一倍。2018年,公司承接了天府绿道、天府国际机场、陕西丝路国际会议中心等多个大项目,在产量和产值上提出了力争实现一倍的增长新目标。


中建钢构西部制造基地的快速发展仅是我市抢抓机遇,调优结构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紧跟政策导向,抢抓装配式、绿色建筑发展机遇,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眉山成功获批全省第五个建筑产业化试点市,并以次为契机,以推广运用装配式建筑、打造现代化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等工作为抓手,落实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7年2月,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完成了政策支撑、实施路径等基础工作,分阶段明确了我市2016年—202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从财税支持、用地支持、金融支持等5个方面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进行政策扶持,强化了政策支持力度。


有政策,更要有行动。


加快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招大引强,吸引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在眉山设立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目前,中建钢构西部生产基地已在天府新区仁寿视高建成投产,实现年产能20万吨,年产值15亿元。国内领先的远大住工混凝土PC构件基地也落户眉山。未来,我市将形成钢构和PC两大建筑现代化支撑产业。


在加快基础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强力推进了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尤其是以政府性投资项目、园区项目为突破,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眉山农业嘉年华,仁寿县中医院、司法局业务用房、汪洋镇精准脱贫集中安置房,丹棱县政务服务中心等20余个项目已采用钢结构技术建造。截至2017年底,全市完成装配式建筑22.6万平方米,装配率达到31.2%。


从严监管


净化市场构建新秩序


针对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市转变工作思路,加强行业治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有效解决了“管不住、管不了”的问题,为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质量就是抓效益,抓安全就是保生命。去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历史水平,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新的跨越,与广大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


治本之道在于从源头抓起。勘察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核心,为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安全,2017年以来,全市全面开展勘察设计专项整治行动,在勘察设计合同备案、勘察现场作业、初步设计、施工图备案、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严格把关,狠抓勘察设计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市场行为规范,形成了“抓好五环节,把好质量关”的新型管理模式。


通过全环节无缝隙的监管,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49个项目的勘察现场作业见证,见证次数达200余人次,项目见证率达到100%;服务座谈30余家企业单位,约谈整改企业13家。各方主体质量安全意识得到增强,不良行为得到规范,勘察设计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勘察设计质量稳步提升,促进了勘察设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过程监管不放松。施工和监理作为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2017年以来,我市狠抓施工现场、监理市场专项整治。全面动员,先后组织260余名全市各级住建系统有关负责人和建设、施工、监理企业负责人召开动员会,要求与会人员按照方案,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督查,对全市174个在建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情况、工程建设监理工作质量、工程建设施工现场情况以及工程建设违法发包、转包、分包及挂靠等情况进行了督查,发放整改通知书和执法建议书92份,约谈了21家监理企业法人及项目总监。深入推进,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开展8次全市范围的综合检查,检查工程项目252个。对205个建设项目使用钢材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有效促进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严格惩戒,对3名工程项目经理给予不良行为记录扣减诚信分,对6名总监给予不良行为记录扣减诚信分;对1个工程项目和2家监理企业分别给予罚款;5家监理企业纳入重点监控企业,7个项目纳入重点监管项目。


该负责人介绍,“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落实了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更好地发挥了工程监理作用,遏制了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为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立诚信“黑名单”,切实加强信用管理。我市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信用管理的通知》《眉山市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信用管理操作细则》等10余个诚信体系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2017年,我市先后对9人给予不良行为记录,共扣减诚信分值25分,扣减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8分诚信分值。


特别值得一体的是,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市还高度重视建筑业的扬尘治理工作。据了解,我市先后制定出台《眉山市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等20余个文件,建立领导包片、干部蹲点、驻点监管三级巡查制度,实行施工现场各方责任主体、监管人员履职情况双督查,做到措施不到位不放松,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收兵。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我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实现“零投诉”。同时,从强化扬尘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标准执行、费用保障、监管措施、违规处罚、宣传引导等六个方面,建立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建筑工地常态化、规范管理。


创新方式


保障民生实现新突破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惠及民生,建筑业如何统筹兼顾,实现经济与民生的深度融合?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是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生命线”,建筑业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潮迭起,仅2017年,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千亿大会战”完成投资210亿元,东坡大道、文忠街等一大批道路的改造黑化,市民们打心底满意;棚户区改造开工10210套,竣工12581套,完成农房建设4800户,上万群众受益;苏母公园、南湖公园等一批城市、乡村公园建设,提升了老百姓生活品质。


此外,建筑业还成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目前,眉山建筑业从业人员33.8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劳务输出31.2万人,劳务收入115.2亿元,实现建筑业产值341.7亿元。


与此同时,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市立足有效化解劳资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制度抓防范,明确目标抓整治,强化监督抓落实,扎实做好治欠保支工作。创新“政企合作”模式,组织金融单位和施工企业专题研究,研发了“眉山市建筑工程实名制用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建管易”),将实名制登记等纳入数据采集管理,大力推行“助工安薪”行动,初步实现了实名建档、实时考勤、工资代发的全流程劳务信息一体化管理。目前,共93个项目上线了“建管易”系统,为10284名建筑工人建立了实名档案,银行代发工资1.85亿元。“建管易”系统运行以来,欠薪投诉较去年同期下降63.7%,且上线了“建管易”系统的项目实现了“零投诉”。建立执行验收备案制度,在建设工程申请验收备案,首先审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工程款未结算或农民工工资未付清的,不予验收备案。有拖欠工资投诉的,须将投诉全部处理完毕才批准验收备案。实施干部包案化解,对有重大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以及其他重大涉稳隐患的项目,采取分管领导管线、中层干部包案的办法,走进群众做工作、走进项目找思路,全方位、多层面实行综合治理,确保案结事了。仅2017年我市就有效化解眉山城区农民工资信访积案4件。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市委“135”总体布局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委确定的“落实年”,我市也迎来了全省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会。这次会议在眉山召开,既是对眉山近年来建筑业发展的极大肯定,更激励着眉山不负发展好时光,不断进取、再上台阶,继续开创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


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省住建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扶持建筑业力度,在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去’等方面下深水、出实招,努力把建筑产业培育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撑性产业,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标签:眉山建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